博客年龄:18年3个月
访问:?
文章:1027篇

单益义:二野军大(哈军工的前身)与南理工----对二野军大旧校址的寻访与回忆

2013-05-12 05:42 阅读(?)评论(0)

二野军大(哈军工的前身)与南理工

----对二野军大旧校址的寻访与回忆

单益义

      今天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怀着寻访的心情漫步在南京理工大学的校园里,寻找着母校校址的身影。自从看到二野军大《南京会讯》报道“二野军大校址 列为革命遗址”,校史会成立工作小组并宣布我为小组成员之后,我就一直很想去校园里看看,今天终于实现了。

     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 南京市 孝陵卫街200号 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校址, 刘伯承司令员任校长兼政治委员、党委书记为刘华清、教育长为徐立行。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4日中原军政大学即进驻南京开始筹建二野军大,6月23日开学。我于6月12日从上海来到南京经考试合格被录取,编在三总队十五大队五中队被选为二班班长。当时在南京、上海、杭州等一带新解放地区一共录取了知识青年12278人,以刘伯承、邓小平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都曾亲临学校做报告,在他们的直接教育下,经过四个月刻苦努力学习,使这批原来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受教育的知识青年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由知识青年转变为革命战士。十月份开始分批奉命随二野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我被编入三团三营九连,并被任命为九班班长。团长马国良,政委张国良,连长李德库,指导员宋兴斌。首批四个团的军大战士们从南京出发,长途跋涉,于1950年元月先后到达川、康、云、贵大西南地区,举行毕业典礼后,即分配参加改造旧军官、土改、剿匪、征粮以及地方政权的建设工作,成为了国家干部。我们团到达川南隆昌,我被留校分配到团政治处任组织股干事。
     二野军大在短短六、七个月的时间内就教育、培养出了万余名国家干部,这是教育史上一个杰出的光辉典范,被誉为革命熔炉。此后这批干部与年轻的共和国历经风雨、无怨无悔奋斗了四十年左右,离开工作岗位时,国家为他们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干部离休荣誉证。六十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周年之时,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二野军大与南京》一书,并被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学会评为图书类一等奖。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前夕,中共南京市委将这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旧址,南京市孝陵卫街200号,现为南京理工大学校址)列为南京主要革命遗址。我们作为二野军大的一员感到非常荣幸并深受鼓舞.。
      今天我和同为二野军大学员的老伴张文逸同志寻访母校旧址,六十余年前的往事又在脑际重现。眼前看到的原来是自右向左写在学校大门上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二军政大学 校名,现在已经变成了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 团结、献身、求是、创新 八个大字的南京理工大学的校训。该校称其为二道门,门前是一大片高大挺拔的水杉林,林间满是盛开的如云如雾既娇羞又坚强的二月兰。这里不仅是南理工的景区,花季时节也是南京市旅游赏花的景点,人流如织,林间小道上年轻男女正在推挤着寻找合适的照像留影位置。水杉林的对面曾经是我们观看过话剧《白毛女》演出的大礼堂,几经重建现在已经成为宏大的多功能的学术交流中心。我们曾经聆听刘、邓首长报告的大操场和司令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的标准的南京理工大学体育运动场,只是司令台已被拆除,矗立在那里的是该校最高的建筑---综合实验大楼。在我走访南京理工大学宣传部宫载春部长时,很高兴地听他说,有可能在这次学校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时考虑恢复重建司令台。该校前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曲作家同志告诉我,现在南理工在校生有一万余人,他每年在给学生讲解学校传统时都要讲到当年刘伯承校长在此办学的革命精神和教育思想。我们听后感到十分的欣慰,二野军大的精神能够代代相传了!耳际立即回响起二野军大的校歌声。
      二野军大校歌歌词:
        长江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建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
      像长江之水,汹涌澎湃把反动派彻底消灭干净,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这次寻访与回忆,六十三年弹指间,今昔对比,使我们感到今天很幸福!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